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
医院简介
医院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解说词


发布时间:2014-02-28 11:56:59

 
        巍巍南岭,峰峦叠嶂,浩瀚南海,波澜壮阔。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经济繁荣,民生富庶,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今天,我们在安享美好生活的时候,不应该,更不能忘记播种幸福的人们。回望峥嵘岁月,南粤大地上,曾上演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广大人民群众,用生命、热血与忠诚支持革命,他们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是我们党的事业成功和胜利的坚强基石。
        青山埋忠骨,大海铸英魂,绿色葱茏的岭南大地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生动演绎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南粤儿女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动人故事。
        1938年10月,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广东成为重要的抗日战场,活跃在惠州、东莞、宝安一带的东江纵队,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南抗战主力部队。1939年5月,香港回乡慰问团来到龙岗坪山,慰问东江纵队。来到香港的李淑桓不仅带上了部队急需的药品,还把两个儿子郭显和、郭显乐送到东江纵队参加抗日斗争。1940年3月,东江抗日根据地遭到敌人袭击, 郭显乐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18岁。1941年3月,郭显和在和敌人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不幸牺牲。消息传到香港,李淑桓悲痛欲绝。有些乡亲问她:“你把全部的儿女都送到抗日的战场,将来你怎么办?”她说:“有国才能有家,我也要参加抗日游击队。”
        1941年春天,李淑桓带着年仅11岁的儿子郭显隆,来到了东莞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作为掩护,秘密从事情报和交通工作。1941年6月,噩耗再度传来,日军对陕北的八路军进行袭击,李淑桓在陕北抗日的大儿子郭显承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今天,我们无法想象,这位接连失去三位儿子的母亲内心的彻骨之痛,需要一种怎样的坚强,才能让一位母亲擦干眼泪,割舍柔肠,为了她心中的那份信仰与等待而昂起头,踏着亲人的血路勇敢前行。
        1941年8月的一天,天刚刚亮,李淑桓像往常一样准备给孩子们上课。突然,几声清脆的枪声从学校后面的山岗传过来,李淑桓警觉地收起课本,锁上房门,快步走到校门口。这个时候,国民党军队已经封锁了整个学校。
        陈枫(李淑桓六子郭标之妻):“国民党军队就把她绑在墟里头一个柱上,绑得紧紧的,然后就拷问她,问她游击队的人在哪里?谁是领导?有多少人?”
        敌军把李淑桓绑在一个石柱上,轮番拷打,一条腿也被打断,但李淑桓始终守口如瓶。敌军无计可施,只好把李淑桓押回司令部。这一去,李淑桓就再也没有回来。如今,在东莞大岭山镇的东江纵队纪念馆,李淑桓唯一留存的就是这张老照片。岁月流转,照片上的人已经有些模糊,但这位英雄母亲博大的胸襟、坚贞不屈的气节却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与李淑桓一样,在潮汕地区,同样也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革命母亲”——李梨英。当革命风暴席卷她的家乡时,李梨英毫不犹豫地把两个儿子送到了红军的队伍,同时,她自己也来到部队照顾伤员。1933年,李梨英的大女婿刘金城被敌人杀害,大儿子林松泉和三儿子林松才也先后被杀害。此时,李梨英已经年近半百,为了照顾她和孩子,组织上决定把李梨英和孩子们送到南洋去。李梨英感谢组织的关怀,但是却不愿意到南洋去。她说:“出家不入家,我走的是革命路,不是南洋路。就是要死,也要死在革命队伍里。”
        面对敌人的多次“围剿”,潮汕地区的红军队伍处境艰难。在革命的危机关头,李梨英毅然带着小儿子林松森来到凤凰山,负责伤兵站的工作。伤病站缺医少药,在敌人搜山、土匪出没的险恶环境中,李梨英精心护理着伤病员。1941年,李梨英唯一的儿子林松森遭到敌人的袭击而牺牲。李梨英强忍着悲痛,继续投入到照顾伤员的工作中,把全部的母爱都倾注到这些革命战士的身上。一批又一批的伤员从前线来到李梨英的身边,一批又一批康复的战士告别李梨英重返战场。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呼李梨英为“红军阿姆”。
        全国侨联原副主席、广东省原副省长方方曾这样评价李梨英:“为党献一生,为国献三子,挫折、伤亡、失败,信心永不摇,无愧忠贞。”在革命战争年代,有许多像李淑桓、李梨英这样的“革命母亲”、“红军阿姆”。她们把子女送到了革命队伍,自己也积极投身革命工作,把无私的母爱倾注到革命大家庭中。她们,是一群平凡而崇高的母亲。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广东人民为了支持党的事业,冒着生命危险,舍弃身家性命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1943年冬,日军对东江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东江纵队处境艰难。游击队员何瑛因为生病,带着不满两岁的女儿,在宝安一户群众家里休养,闻风而至的日本兵把所有的村民集中在村口,威逼村民交出游击队员。何瑛也被日本兵赶到了村口。

        何瑛(原东江纵队游击队队员、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夫人):“当时的老百姓真是冒死,可以说全村的老百姓,不是一个老百姓,我就站在他们中间,那些老大娘、老大嫂围着我。”

        所有的村民把何瑛紧紧地围在中间,任凭日军的威胁和拷打,始终没有一个人开口。

何瑛:“在当时只要有一个人,搞一个眼神,只要有一个人说一句话,只要有一个人指一下我,日本人就认出我,把我抓去。”
        在村民的重重掩护下,何瑛终于度过了险关。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死相助,使得游击队员一次次闯关脱险。在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下,东江纵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党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紫金县苏区镇,穿镇而过的公路旁边,有一块不大的空地,这里既没有种庄稼,也没有盖房子。然而,空地旁树立的“血田碑”却提醒着人们,这里埋藏着一段被鲜血染红的历史。

        1927年底,红红火火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席卷紫金。中国第一批苏维埃政府迅速在紫金成立。蓬勃发展的海陆丰革命运动,很快就遭到了国民党地方武装的绞杀。1928年初,进攻紫金的国民党军队及民团就达7000余人。在紫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掩护下,敌军多次“围剿”苏区革命武装都未能得逞。1928年4月,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军队把革命群众集中到一块不到一亩的稻田里,用机枪扫射,一时间血流成河。张杰(紫金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血田惨案受害者亲属):“杀了我们革命同志(革命群众)450多人,血水都流出来了,流出田坎,所以我们叫它‘血田’。”

        在不大的苏区镇,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亲人在大屠杀中牺牲。钟显辉的祖母和父亲也在大屠杀中牺牲了。大革命期间,由于国民党对苏区镇的多次绞杀,钟显辉一家也经历磨难。钟显辉(血田惨案受害者亲属):“我的公太,我叫公太的,当时全家有47个人,在大革命这段时间流离失所,最后活下来的只有11人。”

        今天,无言的“血田”依然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段悲壮的历史,是人民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何兰欢老人今年已经90岁,17岁那年她加入了游击队。现在她每天都要以这样的方式听一遍国歌,因为歌声勾起了她太多的回忆。

        1944年初,中山五桂山抗日游击队一举粉碎了日军的围攻后,又出击驻守唐家、下栅、南朗一带的日军。日军恼羞成怒,开始了大规模的报复行动。1944年农历六月初一凌晨,人们还在熟睡,几百名日军从唐家向中山石门乡方向奔袭而来,企图搜捕抗日游击队。村民发现敌情,已经来不及转移。全副武装的日军进村后,挨家逐户地搜查,见人便抓,见牲口便杀。日军在石门搜捕了近两个小时,一个游击队员也没抓到。日军恼羞成怒,于是下令将抓到的村民全部带走,何兰欢的母亲和年仅27岁的哥哥何社土就在这被抓捕的人群当中。为了能从村民嘴里逼出游击队的下落,日军严刑逼供,把村民吊在村口的榕树上,用皮鞭抽打。何兰欢的哥哥何社土和另一位青年被捆绑在竹梯上,由两个日军往他们的鼻子里灌水,一直灌到腹部涨得像鼓一样,然后四个日本兵拿着竹杠挤压他们的腹部,把水挤压出来后又接着再灌,两人鼻血直流。折磨了三天,日军仍旧一无所获。六月初三,日军用寒光逼人的刺刀押着村民,把他们赶到离外沙村大约两公里外的九堡村。当初,这里还是大片的海滩。日军逼迫村民挖了两个大沙坑。何兰欢(石门镇居民、惨案亲历者):“就把这些青年赶到这些坑旁边,专门挑了41个人,都是后生青年,(日本人)专门把这些青年人杀掉。”青天挥血泪,黄土染腥红,遇难者悲壮的呐喊声在空中久久回荡。41个普通百姓用他们不屈的生命守住了游击队的秘密。这段沉重的历史永远铭刻在后人的心中。

        1948年8月上旬,国民党军调集数千兵力,对怀集、德庆一带的游击区进行“围剿”。为游击队做饭和送情报的30多名革命群众,跟随游击队一起紧急转移。何丽清也是革命群众中的一员,她带着大儿子徐汝焜、小儿子徐小弟一起上山。为了搜捕游击队,敌人把整座山团团围住,开始大规模搜山,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引来一阵密集的枪林弹雨。由于缺粮少水,转移队伍中4个两岁以下的孩子饿得哇哇大哭。

        徐汝焜:“我母亲生了我的弟弟以后一个月,没有东西吃就没有奶嘛,连奶都没有得吃,另外几个小孩子也是没有东西吃,也是会哭的。”

        8月17日晚,何丽清正在给徐小弟喂奶,突然传来情报,敌人再次搜山,形势极为险恶,还没吃到奶的徐小弟哇哇大哭起来,何丽清只得用手死死捂住啼哭的儿子。敌人的脚步越来越近,母亲的手只能越捂越紧。当敌人的搜山终于过去之后,何丽清松开手,这才发现因为捂得太久,孩子已经窒息身亡,再也哭不出声来。抱着怀中余温尚存的幼儿,何丽清肝肠寸断,悲痛欲绝。何丽清:“你来到世上才一个月,还没有喝到妈妈的几口奶,却吃够了人间的苦。不是妈妈心太恨,妈妈别无选择呀!孩子,请你原谅狠心的妈妈......” 

        如今,已经73岁的哥哥徐汝焜仍然无法忘记那人生中最惨痛的记忆。徐汝焜说,母亲直到去世,依然不愿提起这件伤心事。一边是部队的安危,一边是亲生的骨肉。在大义与亲情面前,这些普通百姓做出了人世间最痛苦的抉择。一曲悲歌,气吞河山。这是何等悲壮的场景!回望那惨烈的一幕幕,我们不禁要问,那么多的普通群众,当他们面对敌人的枪口和刺刀时,为什么会如此从容,如此坚定?母亲面对自己的亲身骨肉,为什么会做出大义凛然的选择?是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事业,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是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着党的革命事业的星星之火。

        在革命战争年代,广东人民始终与共产党人同呼吸、共命运,倾尽所能支持党的革命事业。在大埔,为安全护送党的干部进入中央苏区,革命群众用生命开辟出一条秘密“红色交通线”。项英、任弼时、叶剑英、刘伯承、周恩来、刘少奇等200多位党的重要领导人,以及重要物资和情报都是依靠这条红色交通线。在人民群众的护送下,才得以顺利进入苏区。从1931年到1936年,仅大埔就先后有600多位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乐昌梅花镇,为了救助400多名红七军伤员,梅花镇的百姓冒死转移伤员,把仅有的衣物拿给伤员,冒着雨雪到山中去采草药。梅花镇百姓的全力相助,挽救了数百名红七军战士的性命。送走了红七军,梅花镇的百姓不可避免遭遇了一场报复性的灾难。两百多间房屋被敌人烧毁。

        直到今天,红七军与梅花人民之间的生死情谊依旧代代相传。

        小学生:“向烈士们敬礼!”(烈士纪念碑前)

        在南雄油山,由于敌军长达半年的“清剿”,陈毅率领的游击队,生活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只得“夏吃杨梅冬剥笋”“野菜和水煮”。在关键时刻,人民群众把省下来的粮食、衣物,还有冒着生命危险弄到的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到游击队。在雷州半岛,为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顺利打响,广大渔民踊跃支前,驾船出海,与解放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一起迎接海南岛的解放。

        生动的历史事实再一次告诫我们,没有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持,没有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就不可能有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党的铜墙铁壁;是人民,用他们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为党的事业奠定了强大的基石。

        一张挂着粗麻蚊帐的木板床,一把椅子,一张书桌,这就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运动杰出领袖澎湃的住所。这样简陋的住所,很难让人相信澎湃的父亲是海丰有名的大地主。彭伊娜(澎湃孙女):“是当地在海丰最大的地主,应该可以算得上。现在从桥头走过去到老街的店铺都是我们家的,那一大片房子也是我们家的,据说是‘鸦飞不过’,就是说乌鸦都飞不过的田产。”

        1921年,澎湃从日本留学回到海丰,当时海丰的农民,绝大部分都是地主的佃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拼命劳作,依然食不果腹。遇上天灾人祸,就只能卖儿卖女。目睹苦难深重的贫苦农民生活,澎湃决定以实际行动,解救饥寒交迫中的农民兄弟。澎湃回到家,拿出了自己继承的田契,他把家里的佃户一一叫到跟前,当着他们的面,烧毁了这些田契。看着在熊熊大火中烧毁的田契,佃农们欢呼雀跃。被几千年禁枷锁锢的心灵开始觉醒。海丰的农民运动很快就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

        1929年8月24日,澎湃到上海参加会议,不幸被捕。8月30日,澎湃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英勇就义,走完了他年轻而壮烈的一生,年仅33岁。几十年前,就是在这棵大榕树下,澎湃点燃了海陆丰农民运动的烈火。几十年后,大榕树依然枝繁叶茂,福荫后人。在海丰,孩子们依然用方言朗诵着澎湃的革命诗篇。学生们(海丰澎湃小学):“咚、咚、咚,田嫲骂田公,田公在家吃白米,田嫲耕田耕到死,起来干革命,革命起来分田地,你分田,我分地,有田有地真欢喜,免吃番薯吃白米......”

        自毁田契,只为救民众于水火;慷慨赴义,只为打破旧的制度,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与最求。一切为了人民,这是无数共产党人头可断、血可流,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的神圣誓言。

        这里距离广州市中心不到十公里,密集的车流,繁华的街道,很难让人想起,60年多前,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在这里打响了一场惨烈的战斗。

        1944年7月26日凌晨,驻扎在广州石榴岗的500多名日军,趁着夜色的掩护,袭击番禺植地庄。由于事发突然,驻扎在植地庄的广州市区抗日游击队第二支队和数百名群众被日军重重包围。十万火急之下,游击队决定就地展开正面战斗。徒彤(原番禺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司):“如果我们突围出去了,如果被敌人打进村庄,日本势必焚烧植地庄,会将村民大量屠杀,全村都会被毁灭,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当时游击队领导决定保护村民。不但我们要突围,保护村庄,阻击敌人,不让敌人进入村庄,保护植地庄人民的生命财产。”

        游击队员在民兵和群众的配合下,利用村庄周围有竹林,庄内横街窄巷纵横交错,且每条巷道都有闸门的有利地形,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打退了日军多次疯狂进攻。李海(原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政干室主任):“我们的战士宁死不屈,宁死也不会被抓的,明知道冲上去会死,还是会照样冲。”

        梁铁当时是游击队的女干部,她和14名战友,驻守在一个叫长岗岭的阵地,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由于日军人多势众,再加上居高临下,经过几轮激烈的战斗,梁铁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了下来。

        梁铁(原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游击队员):“炸药包落下来,就将黄平的双脚炸断了,远一点的梁纪卿大腿被炸断了,我也中弹了。我以为到此为止要去见马克思了。”

        李海(原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政干室主任):“梁铁当时全身都受伤了,昏迷了,我们以为她死了,敌人也以为她死了。”

        司徒彤(原番禺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长岭岗突围的15各同志,牺牲了14个,到晚上敌人撤退之后,村民回来检查,发现尸体,15个人,只剩下梁铁还没有死,还有呼吸,于是就把梁铁抢救回来了。” 

        战斗从凌晨持续到黄昏,日军轮番发起8次进攻,始终无法攻占植地庄。梁铁(原广游二支队新编第二大队游击队员):“我们虽然牺牲48人,但是敌人的死伤比我们多,而且敌人无法进入村庄。我们保护了村庄,村民没有一个牺牲的。” 

        今天,植地庄战斗的亲历者已寥寥可数,95岁高龄的梁铁已经无法看书写字,但是,她经常会让女儿给她读有关植地庄战斗的回忆录。因为她想再听一听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保卫植地庄的战斗中,游击队大队长卫国尧、指导员黄平等48人壮烈牺牲,而村民无一伤亡。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牺牲保卫了村庄,保卫了数百名群众生命安全,也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丰碑。

        90多年前,(季华两等女子学校)这里是佛山市的第一所新学制女子小学。在这里,有一位出生富家却毅然离开家庭追寻光明和理想的少女,她就是陈铁军。陈铁军出生于佛山的一个富商家庭。从她少女时代的照片和服装可以看出,陈铁军从小过的就是衣食无忧的日子。陈铁军侄女:“比较富裕,有侍女,有工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衣食无忧的少女,为了逃避封建婚姻。在17岁那年,毅然独自一人从佛山来到广州,走上了追寻革命的道路。来到广州之后,受进步思潮的影响,陈铁军很快就加入了革命队伍,积极从事宣传和群众工作。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向广州起义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白色恐怖笼罩羊城,陈铁军和中共党员、广州工人武装赤卫队总指挥周文雍,开始以夫妻的名义作为掩护,坚持革命斗争。两个有着共同理想的年轻人渐渐产生了恋情。可是,严峻的形势,残酷的环境,让两个年轻人始终没有机会去表白自己的心迹。1929年春节刚刚过去,陈铁军和周文雍双双被捕。在监狱里,他们被严刑拷打,遭受各种折磨,但始终没有背叛共同的信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文雍留下了这样的慷慨诗句:“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铁军和周文雍在敌人的铁窗前留下了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合影。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当他们面对死亡时,是如此的从容。在火红盛开的木棉树下,周文雍和陈铁军庄严宣布:“让刑场作为我们结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这庄严的宣誓响彻云霄,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他们倒下了。在青春最火红的岁月,英雄的血浇灌着盛开的木棉花,如烈火般红艳,这是革命的火苗,在寒冬中怒放。

        1949年9月,在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国民党反动派预感到末日已到,决定对大量被关押的共产党人下毒手。李卡就是其中的一位,李卡原本是粤赣先遣支队,曲(江)南游击队队长。1949年1月,由于遭到敌人的围攻,李卡被捕。在狱中,敌人用尽各种酷刑,但李卡丝毫也不屈服。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即将鸣响的时候,李卡在狱中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快将实现的乐园,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一切的幸福。这就是我们一代的任务,是光荣不过的事业。我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平原的一株草,大海无旱之日,烈火亦无烧尽野草之时。我走了,太阳我带不走,你跟着它呀,永远地跟着它呀!朋友,努力!天一亮,你就会看见太阳的微笑!”

        当黎明的曙光即将照亮大地时,李卡却永远留在了黑暗中。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不忘用心底的呐喊去唤起人们对光明的向往。为了让更多的人迎接明天的太阳,无数的共产党人就这样把自己永远地留在了暗夜中。我们无法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如星光汇聚,照亮我们追寻光明的道路。今天,当我们面对纪念碑上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名时,当我们亲耳聆听,千千万万南粤人民,为了党的革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家业、儿女甚至生命的感人故事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以敬畏之心来面对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常怀感恩之情来报答他们呢?

        生动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长期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只有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赢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党的事业才会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党的事业才会有坚不可摧的强大基石。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事业的生命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当前,在全党开展声势浩大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全体党员时刻牢记: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是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结果。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不能忘本,我们必须转变作风,用好手中的权力,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广东省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统一部署,扎扎实实推进我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半年多来,胡春华同志高度重视,省领导班子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整改落实。全省第一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275个单位,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学,扎实改,“四风”问题明显好转,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目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省各地铺开,广大党员干部正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活动中。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勤劳勇敢的南粤人民,永远是我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只要我们扎扎实实转变作风,与人民心心相印,为人民谋福祉,把全省人民凝聚在一起,就一定会迸发出更加磅礴的力量!筑牢党的伟大事业的坚强基石,早日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2014年1月
                                                                                                (新塘医院党政办根据影片整理)


返回  上一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  下一篇:增卫委〔2014〕3号文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分院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方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新塘镇政府网   增城市政府网   增城人才网   增城论坛   增城零距离

粤公网安备 440118020001500000号


粤ICP备09154719号
地 址:增城市新塘镇水松路10号
联系电话: 急诊科:82768701、82774120 办公室:82767462 医务科:82776733 健康体检中心:82771902
网 址:http://www.zcsxtyy.com E-mail: xtyybgs@126.com 邮政编码:5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