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文化不同,才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同样因为文化不同,才有了中西医之间的差异。中西医为什么受到国人乃至世界人民同样的热爱?这不仅仅是因为二者都能治病,都是科学,应该还有文化的原因。推动中医文化的发展,就是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所以,对中医文化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是非常必要的。
中医文化不是抽象的
中医文化有其理论特征和技术特征,但最终都要通过临床过程表达出来。中医的辨证论治过程,就是中医文化具体呈现的过程。仅是望闻问切四诊即蕴含了丰富的中医文化。
首先是古代科学思想的体现。中医的灵验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科学事实和逻辑支撑的。四诊的过程就是搜索疾病依据的过程,在全面深入的四诊基础上进行严密的辩证论治,体现的就是循证医学的轨迹。
二是仁爱思想的表达。面对患者,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察言观色,细闻声息,验如病痛,一心赴救。四诊过程使医者与患者得以亲近交流,通过细致的望闻问切,传达出中医对病人的体谅和仁爱,使患者得到身心的安慰。
中医文化离不开临床。谈中医文化建设,应当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无论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都要经过临床的验证,看它是否符合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离开临床谈中医文化只能是空谈,与中医发展没有实际意义。
中医文化需要大众感受
中医文化建设要大众需求出发,让大众感受的,让大众来判断。有了大众的感受,才能得到社会对中医客观、真实的评价。
大众对中医文化的感受,只能从临床的医患交流中获得。中医的技术和医德,合称“仁术”,这是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仁术的表现不仅在文章的表述上,更在临床表现上。名老中医之所以威望高,不仅仅是因为临床医术高,更因为其医德也高。
能够得到历史延续的文化,一定是大众感受深刻而且喜欢的文化。一厢情愿,自以为有文化价值,而大众无所感受,甚至于反感,这种东西是绝无生命力的。
文化建设要靠中医人自觉
中医文化的形成和延续需要中医人的文化自觉。有了文化自觉,才能形成文化自律和文化精神,从而推动中医发展。没有文化自觉,就产生不了文化力量。文化自觉需要慢慢养成,而这样养成是需要一定的社会氛围与环境的。
眼下医院“公益化”“为何推进困难?”“以药养医”问题为何难以破解?因为“资本主义化”观念在医疗行业已深入扎根,利益追求远没有降温。在这种环境下,中医文化的回归就会举步维艰。只有医疗公益化成为主流,医界逐利思想得以淡化,以患者为本的风气重新树立,中医仁术才会自然回归,文化自觉才会成为可能。
中医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感
文化是一个民族血管里的血液,血液是要更新的,否则就意味着生命的衰退。一个民族的文化有没有一种持续发展的能力,取决于它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知道,进行中医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推动当代中医事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把当下的中医发展的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关于中医道德精神的一些内容是一定要回归复兴的,如《大医精诚》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我们很好的读本。而中医在“术”的方面,一定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不断发展创新。只有继承和创新完美结合,才具有先进性,才能成为时代需要的文化。(摘自2012年5月16日健康报 第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