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呀!神医呀!”……某日,何与柯教授的诊室门口突然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不速之客,在见到何教授的一瞬间,似乎感情在顷刻间崩溃,止不住地重复着上面那句话,双手紧紧地握住何教授的手,说什么都不肯撒开。而作为当事人的何教授,反应倒是淡然,见怪不怪,一面安抚这位没头没脑的人,一面叫一旁的护士接待一下,自己很快恢复到平时的严谨状态,细细地为候诊的病患诊治。
但是情绪依然激动的这位先生,始终都无法平复自己的心情,自顾自地向周围人讲起事情的始末,满足周围人逐渐膨胀的好奇心。
其实,这个激动的先生,并不是何教授接诊的病患。他来自并不算近的茂名市。事情的开始,源于他那颗孝心。他自己原本是在新塘打拼的生意人,因为常年背井离乡,对父母疏于照顾,一直让他夜不能寐。就在前不久,其母亲不明缘由地出现眩晕,无法起立行走,也无法平卧,在当地最大的医院就诊了十余天,检查费花去不少,但始终没有找到原因,只能用“焦虑症”来解释其母亲的不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其母亲依然眩晕不止,甚至还有加重的地方。这位先生实在不想让年迈的母亲饱受疾病折磨,不得不通过自己有限的人脉,多方寻求名医大家,无果。
就在先生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朋友介绍新塘医院的何与柯老教授给他,何教授在内科疾病诊断方面有很好的造诣,更难能可贵的是,何教授的医德医风,在整个广州市医疗界都是令人敬佩的。带着对朋友的信任,这位先生充满希望地找到何教授,将自己母亲发病前后的一系列症状以及检查报告单,尽数讲述给何教授听。何教授认真地将病情反复分析,最后郑重地对先生说:“叫那边的医生马上检查一个脑部的MRI,没有意外,应该是腔隙性脑梗塞。如果确诊以后,治疗方案是……”何教授将自己认为的最佳治疗方案,一步步在病历上写出来,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就算不是科班出身的外行,都可以一目了然。
三天后,茂名那边传来消息,正如何教授判断,分毫不差,正是“腔隙性脑梗塞”,并且那边的医生按照何教授的治疗方案,没有一丝改动。目前年老的母亲,头晕症明显减轻,已经可以下床。这令老人的主治医生,自愧不如,连连叫病人的家属带话给何教授,希望有机会能够向教授学上几招。
就这样,带着母亲的感激,同行的敬佩,这位先生从茂名赶回新塘后,再次来到新塘医院。不同的是,上次的心情是忐忑的,而这次是欣喜。
常听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然而,有多人知道,救人,对于很多疑难病例来说,却是发生在医生判断的一线之间。一线之隔的结局,可以是好的,也可能是难以接受的。何与柯教授在一线之间不仅救治的一个老母亲的健康,更多的是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儿子的孝心,一个医生一生的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