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在微信圈里看到各位好友晒校园,晒母校,求为母校点赞。我的母校,广州医学院,现在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新的院区照片也在朋友圈里转疯了,新的校园高大上,比起广医本部外加一个流花湖公园有过之而无不及。广医的生活,曾有人用一个非常贴切的名称叫“后高三时代”,可想而知,广医的精致,学医的苦楚。
然而和新校区相比,我更想重走那个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的广医校区。恰逢到广州学习,回去广医的心蠢蠢欲动,约上三两个在广州的同窗好友,相伴回去吃麻辣烫。毕业三年多了,一直惦记着南门天桥的麻辣烫,北门车站的东北饺子,东门的桂林米粉和玲又珑。原来南门天桥的麻辣烫早已不存在了,来到东门的桂林米粉,还是五元一小碗,七元一大碗,先买单后品尝,特有的酸笋酸辣可口,吃了那么多家桂林米粉,就连桂林当地的米粉也尝了两家,还是觉得东门的桂林米粉是最好吃的。吃完桂林米粉,沿着东门老街往回走,当年的店铺基本没变,卖杂货的、卖衣服的、水果摊的、裁缝店、各家的麻辣烫,曾经的记忆,一一重现。
走进广医,第一印象是人少了,摆放的车辆多了。早到的郭颖已在广医逛了一圈,她告诉我们说,我们曾经住的女生宿舍楼空了,还有南门的男生宿舍也没人住,大多数学生都搬去了新校区那边,这边倒成了教师家属们的一片天地。走了大约10分钟,我们已经从东门经过篮球场走到北门,再从北门往回走到南门,然后大家停留在饭堂门口,靠在操场边的栏杆上,看着那些外来的小学生们三三两两各自霸占一个篮球架打球,互相聊着往事。
广医,比起记忆中随处可见的熙熙攘攘的学生群,竟显得有些萧条。两边的宿舍楼都黑兮兮一片,饭堂没开,教学楼里的空地一片寂静,没有了当年各个社团活动的宣传画,没有了学生训练的身影,动人的音乐,教室里和图书馆里寥寥无几的学生背影,残旧的200米跑道的操场只剩下外来人员在此锻炼身体,整个校园都寂静了。偶尔迎头走过三三两两的学生,忽然,迎面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很开心地向我们说“hello”,我们三个女生还云里雾里,然后小男孩的妈妈赶紧向小男孩解释:那些姐姐不是外国人啊。哈哈,原来如此!看来广医已经国际接轨,开始招收留学生了。
靠在南门方向的操场边的栏杆上,整个广医基本一眼望穿,和好友们一起回想曾经的往事,谈谈大家的现状,除了感慨还是感慨。从第一天开始进广医就开始抱怨,骂了广医5年,可还是时时刻刻记得自己是广医人,看来,这就是母校。
再次走回北门,特地跟广州医科大学的新招牌留个合影,离开了广医,心里默默地说一句:广医,祝你明天越来越好!(摘自2014年10月23日 增城日报第A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