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
医院简介
新塘医院大事记
医院文化
医院院史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医院文化

宝善堂与新塘医院
作者:新塘医院医德医风社会监督员 湛汝松

发布时间: 2012-11-15 17:28:31

        2012年仲秋,我应邀参加了“新塘医院6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研讨会”,与会者议论最多的话题是新塘医院的前身——新塘“宝善堂”。
        新塘宝善堂原是个慈善医疗机构。据清末版《增城县志》慈善卷记载,新塘宝善堂位于新塘墟的始兴街,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当时的秀才湛炳南倡议镇里的商家和民众捐款而兴建。开始时,宝善堂内附设有方便所,光绪二十六年(1900),廪生湛锡高又以同样的签提形式,发动镇里的善长仁翁捐款,兴建独立的方便所,以便安置重危病人。
        孩童时,听过很多乡间流传关于宝善堂的故事,感受到“乐善”传统精神在乡人中闪光。
        光绪乙未年,乡人湛炳南发出为建慈善医院而筹款的倡议并带头签捐时,镇里酒楼、米行、金铺、果菜栏及山货、酱料、打铁、斗木……等商家积极响应,捐款者十分踊跃。有个家境清贫的剦鸡佬觉得善心不应分贫富。他与妻子商量,把结婚时唯一的金戒指也捐献出来。在他的带动下,平民百姓也纷纷尽心尽力,捐款捐物献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宝善堂很快便建起来了。
        宝善堂建成后,一直奉行“扶贫济困,赠医施药”的行医宗旨。镇里很多有名气的中医生,都自愿轮流到宝善堂坐堂义务为病人诊病。凡到宝善堂看病的病人,一律免收诊金;对贫困病者,还会减收或全免药费。宝善堂实行董事议事制,董事通常由捐款最多的人担任。由于长期的扶贫助药,宝善堂也长期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捐款。每接受到一笔捐赠,主事者就会用毛笔把捐赠人及捐赠财物数量写在一张纸条上,贴到门口走廊的橱窗里。因此,走廊的橱窗总是贴满很多纸条,那场景就好像春节游园的猜谜会一样。
        作为慈善医疗机构的宝善堂,由于内有镇里医生义务轮流坐诊,外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赞助,所以“扶贫济困,赠医施药”的宗旨一直持之以恒。半个世纪以来,新塘附近的仙村、永和、萝岗、南岗,隔江东莞的江南、中堂、槎滘、麻涌……病人都慕名而来寻医问药。宝善堂不知治好多少百姓的疾病,不知挽救了多少穷人的生命。有个患疟疾临危的穷孩子,因及时获得宝善堂赠医送药而转危为安,后来还当了医生。慈善的种子在小小的宝善堂发了芽,开了花,小小的宝善堂从此享誉四方。
        筹备纪念新塘医院成立60周年的研讨会上,院方和与会者都认为应该好好发掘宝善堂这一传统文化品牌。参加研讨会以后,孩提时藏于记忆深井里的宝善堂朦胧印象又重新出现在我的脑际。宝善堂是解放初改为宝善医院的,留在我儿时记忆中的宝善堂,应该是宝善医院了,只是由于它的外貌没有大的改变,人们还习惯地把其叫作宝善堂罢了。不久前,新塘医院原副院长罗昌泰以宝善堂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寻找宝善堂》;老画家刘剑豪创作的国画《宝善堂》又摆在我眼前。拜读之余,我蓦然想起了两个和医疗与慈善有关的人物:那就是我国古代的医生董奉和国际有名的护士南丁格尔。
        董奉是三国时代庐山的医生。他为人治病,从不收费,只要求被他治愈的病人,在其屋后的园子里栽几棵杏树。数年以后,经他治愈的病人无数,杏树也蔚然成林。杏树结果了,很多人都找董奉买杏。但他从不收钱,只要一些粮谷。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董奉的粮仓成了贫苦民众的医疗救助“基金”。从此,杏林便成了家喻户晓的医家美称。“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就是对医家的最佳赞颂。
        南丁格尔是英国贵族出身的千金小姐。她不顾家庭的反对,放弃优越的上流社会生活,把当时被人看不起的护士当作自己的天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她自愿担任危险性极高的战地护士,竭尽全力护理伤员,使伤员死亡率从42%下降到2%,被战士誉为“提灯女神”,被人民崇为“民族英雄”。后来,南丁格尔还用政府奖励她的奖金和各界人士的捐款作为基金,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入读护士学校的学员不但学费、食宿、制服全免费,而且还有助学金。南丁格尔是人类护理事业的创始人。时至今日,“南丁格尔精神”仍是鼓舞护士真诚奉献的精神动力。
        小小的新塘宝善堂,就其影响当然不可以与我国古代的董奉和国际的南丁格尔相比,但我觉得他们之间起码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奉献精神;只不过我们有一个传统独特的表述,那就是“慈善”。
        新塘宝善堂1895年设立,1950年改为宝善医院,1953年由增城县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成为公立医疗机构,开始以新塘冠名,近60年里,先后经历过新塘镇医院、新塘卫生院、增城县人民医院新塘分院、新塘医院等几个阶段。当年简陋的宝善堂,就其规模、设备、医疗技术及其影响当然也不可以与今天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二级综合性医院的新塘医院相比。但今天新塘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与当年的宝善堂的慈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是今天的新塘医院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添了很多时代的新元素。新塘医院所以在筹备纪念新塘医院成立60周年的研讨会上倡导发掘医院传统文化,正是为了弘扬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眼前是87岁老人刘剑豪以近乎素描手法创作的国画《宝善堂》。一座依塘而建的青砖黛瓦的双檐硬山顶建筑,南边临塘门上有一个“宝善堂”牌匾,门前是一道有砖砌栏栅的走廊,走廊东边有一个小门楼,始兴街从这个小门楼通过。这个宝善堂和我童年留下的印象十分吻合。但整个画面为什么只有宝善堂和两头的柳树、榕树,背后的水松,远处的山岭而没有其他房屋?记忆中的始兴街有不少商铺,刘老先生年轻时为人画像的档摊就在始兴街宝善堂东头一棵大榕树下的亚洲照相馆门口,为什么国画《宝善堂》中只见大榕树却不见任何商铺呢?带着这个疑惑,我专程拜访了刘老先生。
        “难道你认为扶贫济困的宝善堂被以赚钱为目的的商铺包围着更好吗?”老先生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但他的话使我恍然大悟:他不愿宝善堂的传统文化被过度的商业化污染;他笔下的国画是一个原始而纯朴的宝善堂艺术意境。他希望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得以复兴;他希望医院和社会都弘扬慈善精神。
        刘老先生的作品表达了我的心声。我想,这应该也是新塘医院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心声。
“惟善以为宝”。这是被中国古代儒家奉为经典的《四书》之首《大学》中的一句箴言。
        当年,新塘“宝善堂”的冠名,可见其倡导“以善为宝”理念的用心。宝善堂不仅仅是新塘医院的一段历史,而且是新塘医院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今天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的一种慈善美德,一种大爱精神。
        社会需要大爱,民间呼唤慈善。我祈望,未来新塘医院的价值观念、文化精神不仅仅是传统宝善堂文化的伸延,而是在传统宝善堂文化基础上的飞跃和创新。


返回  上一篇:天灸疗法  下一篇:我就是你的眼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分院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方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新塘镇政府网   增城市政府网   增城人才网   增城论坛   增城零距离

粤公网安备 440118020001500000号


粤ICP备09154719号
地 址:增城市新塘镇水松路10号
联系电话: 急诊科:82768701、82774120 办公室:82767462 医务科:82776733 健康体检中心:82771902
网 址:http://www.zcsxtyy.com E-mail: xtyybgs@126.com 邮政编码:5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