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人们运动后难免要出一身大汗,有的人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累得蒙头就睡,结果醒来发现一只耳朵听不见了。原来,身体缺水导致血液过度浓缩造成耳部血管不畅,诱发了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近日,在2012耳鼻咽喉影像技术与微创外科新进展研讨班暨广州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年会上,解放军301医院耳鼻喉研究所所长、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耳鼻喉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杨伟炎提醒患者:这种情况相当于耳朵发生了中风,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永远丧失听力。
突聋与血管有关 与肾无关
杨伟炎介绍,突聋的发病率在美国为十万分之10~20,在日本为十万分之300,但国内还没有此病的统计数据。一般来说,45~65岁之间的人群发病率最高,但现在发病年龄有下降的趋势,就连学龄儿童都有发生,可能与学业压力大有关。突聋的患者可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出现听力急剧下降,可在数分钟、数小时到三天内变聋。在程度上,突聋发作轻重不等,个别人一发病就是全聋,多数人只是聋一只耳。
突聋属于神经性耳聋,是内耳血液供应不足引发神经损伤所致。杨伟炎称,这与中风属于同一类型病,因此跟高血压、糖尿病有一定的相关,有这些基础病的人,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患者,血管已经硬化,比较容易发生突聋。各种引起血管不通的因素都可造成突聋,比较常见的有劳累、烟酒等,情绪急躁者在激动后血管痉挛也可诱发突聋。一些人出了一身大汗,例如蒸桑拿,随后没喝水就去睡觉,处于脱水状态的身体血液流动变慢,局部形成了血栓就会突然发病。人们在受到声音的惊吓后也可以引起突聋,但这是通过血管机制发病,跟噪声性聋是两码事。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聋是“肾虚”的表现,把耳聋、耳鸣等耳功能不良与肾联系起来。杨伟炎称,在耳鼻喉科专业内没什么人认同这种观点,因为负责排泄代谢废物的肾脏与负责听的耳朵是完全不同的器官,两者没有神经、血管和内分泌上的联系,也没有功能上的联系。
拖一周难治 拖两周没戏
患者的耳聋如果在一周内得到及时处理,70%的人可恢复到接近原来的水平,但完全复原者不到50%。如果耳聋拖到一周以后才治疗,疗效会明显下降。有些人以为耳聋是“上火”所致,过两天就会好——杨伟炎称,实际上突聋自愈者并不多见,建议患者不要心存侥幸,耽误治疗而遗憾终生。
突聋的治疗是要解除血管痉挛,并预防再次发生痉挛,以保护神经的药物为主,包括维生素类和刺激神经生长类药物。疗程一般两周,两周以后若无改善就没戏了,因为神经已经死掉。这时装助听器可以恢复一点听力,而神经性耳聋要求比较好的助听器,否则就会听到很多杂音。
在预防上,杨伟炎表示保持生活规律,维持良好心态是关键。(摘自《广州日报》,作者:伍君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