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友提高监测频率可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水平
提起1型糖尿病,你会想到什么?整天打针吃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如果这是你的想法,那就错了。在记者参加的一个关于1型糖尿病人的公益活动上,来自全省各地的十多名各年龄段的1型糖尿病人,不仅能正常工作学习,结婚生子,而且能歌善舞,有人还远赴美国参加马拉松。
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程桦教授介绍,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超过100万人,患病人数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患者由于自身无法分泌胰岛素,其主要特点是发病年龄轻、临床症状重、常有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昏迷等严重并发症。“他们的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需要终身依靠胰岛素治疗控制病情。”
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刘丽教授指出,很多家长一听孩子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第一反应就是“天要塌下来了”,有的马上要医生给孩子开长期假单,申请免上体育课,专家指出,其实,只要血糖调控得当,大部分青少年完全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学习和上课,只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就好,而适度运动还可以帮助降血糖。
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接受糖尿病教育机会少,不少患者家属相信各种秘方偏方,不肯注射胰岛素,导致患者血糖控制差、并发症多;而各类学校对病人的歧视,令学生在升学时受到歧视;再加上政府医保政策扶持不足,令终生需要用药的糖尿病人经济负担重,有不少病人无法维持治疗。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帮助,让他们的血糖受到良好的控制?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介绍,5年前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全国率先组织的“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项目”,目前已经遍及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100余家医院。“该项目共登记1型糖尿病患者3159名。登记结果显示,80%的患者集中在全省16家有较大影响力的三级医院。这是值得欣慰的,证明大部分患者都在接受比较规范的治疗。”翁建平说,但结果同时还显示,广东1型糖尿病患者整体血糖监测频率低,每天平均血糖监测频率仅为0.6次,远低于指南要求的4~7次。同时还存在胰岛素治疗不规范、治疗方案不合理、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低、各种急慢性并发症高发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广东省1型糖尿病转化医学研究项目组将糖尿病患者教育作为1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核心。翁建平指出,在中山三院,医院为随访患者建立起糖尿病教育个人档案,帮助他们制定血糖监测计划及血糖控制目标,每3个月一次预约随访,采取教育-评估-再教育模式,循序渐进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参与登记管理的患者随访12个月后,他们血糖监测的频率从平均每天0.6次上升至平均每天2次,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由8.1%下降到7.1%,血糖控制水平大幅改善。”(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黎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