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批准使用氧苯酮,认为其是安全有效的防晒剂
●化学防晒剂可以导致少数人出现光过敏,专家建议涂抹前做“皮试”
医学指导/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学美容中心主任、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娴
近期,网络流传某些知名品牌的防晒霜中含有氧苯酮(包装上的英文名为Oxybenzone)成分,是“防晒成分里最毒的一个”,因为它会被皮肤大量吸收,经紫外线照射后会诱发光过敏。还有人说氧苯酮可以模拟雌激素,导致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大大提高。因此,有女性网友建议对氧苯酮“避之蛇蝎”。对此,皮肤科专家表示氧苯酮和各种化学类防晒剂成分都可能诱发光过敏,但问题不严重,而目前国际上允许氧苯酮在一定浓度下使用,而其各种耸人听闻的副作用尚缺乏研究证据。
皮肤敏感者宜做防晒霜“皮试”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学美容中心主任、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娴介绍说,根据波长的不同,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损伤也不同:长波紫外线UVA(波长320~400纳米),可灼伤真皮,造成皮肤光老化,甚至诱发皮肤癌。中波紫外线UVB(波长290~320纳米),可晒红皮肤,产生少量黑斑和雀斑。
防晒霜中的防晒剂也分为两大类:
物理类:直接屏蔽、折射紫外线,其成分简单,没有光敏感等副作用,缺点是防不住UVA,涂抹后还形成很厚的一层,在脸上形成白蒙蒙的一片,还令皮肤不透气,因此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
化学类:含有多种化学添加剂,其成分可吸收紫外线,一般对皮肤不会产生损害。爱美的女士多数选择这类防晒产品,因为它涂抹后透明感好,轻薄舒服。
目前存在争议的氧苯酮属于化学类防晒剂,可以渗入皮肤与UVA起反应而发挥隔离作用。杨娴称,氧苯酮可诱发皮肤光敏感,造成光敏性皮炎,表现为晒太阳后24~48小时内出现皮肤发红、起疹子、瘙痒,严重时脸部肿成“猪头丙”。发生光敏感要到医院治疗,经医生处理后很快缓解,不会遗留永久性损害。
目前美国、加拿大和欧盟都批准使用氧苯酮,认为它是安全有效的防晒成分。2010年,美国皮肤癌基金会发表声明称,氧苯酮使用20年来未发现不良反应。目前,氧苯酮在防晒霜中的浓度要求低于6%,这时没有毒性,但浓度低于5%就没什么防晒效果了。杨娴称,至于氧苯酮的雌激素样作用还缺乏权威的研究报道,“市面上正规的防晒霜品牌都受到卫生部门严密控制,消费者不必紧张。”
其实除了氧苯酮,其他化学类防晒剂也可能造成光敏感。杨娴称,这种过敏的发生率很低,而且存在个体差异,建议皮肤敏感的人在抹防晒霜之前可在手腕内侧抹一点,“皮试”十几分钟后若皮肤发红,就不宜再用。这些人可以选择专门抗过敏的产品。光敏感还与饮食有关,香菜(芫荽)、芹菜、芥菜、白萝卜等食物可促进光敏感的发生。
防晒伤看SPF,防晒黑看PA
目前流行“以白为美”,很多爱美之人关注防晒霜上的SPF值,以为越高就越能防治皮肤被晒黑。杨娴指出,这是对防晒系数定义不规范造成的理解混乱。她指出,市面上很多防晒产品,无论是物理类还是化学类防晒,都只能防晒伤而不能防晒黑。要兼顾两个方面,就要看以下两个指标——
SPF(防晒系数):主要反映防止皮肤被晒红晒伤的能力,建议不出门或出门时没有太阳可用SPF值10~15的防晒霜就足够了;出门时有太阳直射,使用SPF值20或以上的产品比较保险。
PA(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主要反映防止皮肤被晒黑的能力,建议怕晒黑的人日常可用PA+的防晒霜,遭遇猛烈太阳时可用PA++的,出外旅游长时间持续晒太阳的可用PA+++。
杨娴建议,肤色白的人宜选用SPF和PA都较高的防晒霜。
晒太阳后不宜用美白护肤品
杨娴认为,出门前半小时就要涂抹防晒霜,长时间晒太阳要每2~3小时补涂一次,如果皮肤出汗、出油、泡了水,还要洗干净后再涂。如果要去游泳,可选择含有防水配方的防晒霜。防晒霜要涂抹得足够厚才有用,计量标准是每平方厘米要覆盖2毫克。晚上回来,要把防晒霜彻底清洗干净,以免堵塞皮肤毛孔,有条件的话最好冰敷,但不要马上涂美白类护肤品,以免皮肤剥脱。
涂了防晒霜,还怎么化妆?
杨娴称,很多BB霜、粉底液本身就含有防晒剂,不用再涂防晒霜,以免出现很多层“批荡”叠加,只要不是出游都够用了。(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胡颖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