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糖尿病或者并发症不同的糖友,运动方式各有注意
不少糖友都知道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但往往忽略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开始运动疗法的时机各不相同——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治疗往往就是从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开始,但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先治疗至血糖稳定才开始运动疗法。
而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或有不同并发症的糖友,在运动时间、运动方式的选择上,也各有讲究。比如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友,每次运动应尽量避免胰岛素作用高峰期;视网膜出现病变的糖友,不要选择举重、潜水等运动,并且注意运动时保持头不低于腰部位置。
1型糖友 血糖稳定后再开始运动疗法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邓来明说,相当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往往以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为开始。而1型糖友首先应进行饮食及胰岛素治疗,待血糖控制稳定后再开始运动疗法。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疗法应采取有氧运动。邓来明介绍,运动强度决定运动疗法的效果,只有当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的50%时才能改善代谢和心血管功能。运动强度过低只起安慰作用;假如强度过大,无氧代谢比重增加,治疗作用降低,而且可引起心血管负荷过度或运动系统损伤,糖友们应避免。
“能获得较好运动效果,又确保安全的心率称为靶心率。对于一般人来说,最高心率是220减去年龄得出的数字。而靶心率则是最高心率的70%~80%。”在平地上快步行走、园艺(修枝、植树等)、拖地板、擦窗、钓鱼、高尔夫球等都属于轻度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包括慢跑、跳舞、排球、羽毛球、平地骑车等,骑车上坡、搬重物、较快跑步、游泳、足球、篮球就是高强度运动了。
胰岛素注射部位避开运动肢体
邓来明提醒,糖尿病运动疗法应该规律进行,强度由低开始。如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应监测血糖并注意调整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用量,进餐后1~3小时再进行运动,假如运动前血糖较低,应先加餐。运动减体重应缓慢进行,每周减重少于400克。糖友假如处于各种急性感染期、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并且活动后加重、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严重的眼底病变等情况,不宜采用运动疗法。
糖友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呢?除了避免高强度运动以外,不同并发症患者在选择运动方式上都应该注意。假如患有高血压,不要选择有举重、屏气的运动;假如周围血管病变,最好走一段休息一会儿,然后再接着走;视网膜出现病变的,要记得不举重、不潜水、运动时头不低于腰部;周围神经病变者,要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友,每次运动应该尽量避免胰岛素作用高峰期。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避开将要进行运动的肢体,避免胰岛素吸收过快。注意监测血糖,运动量较大时需额外补充食物。还应注意的是,运动会引起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强,应注意控制饮食,同时注意足部护理。
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能不够
邓来明建议,采取运动疗法的糖友可自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40分钟,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时间,但达到靶心率的累计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运动过程应该包括5~10分钟的准备运动,如步行等轻微运动。正式运动通常为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跳绳等。运动后别忘了5~10分钟的慢走、自我按摩等放松运动,可促进血液回流,防止突然停止运动造成的肢体淤血、回心血量下降、昏厥或心律失常。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共同决定运动量,两者可协调配合,最好每周锻炼3~4次。如果运动间歇超过3~4天,效果及累积作用将会减弱。
他表示,从前普遍推荐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量,现在有观点认为仍然不够。美国国家体重控制中心以那些体重减轻30磅且保持至少一年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他们每周消耗平均2682大卡热量,相当于每天步行4英里。“目前的数据尚不能明确推荐的最小运动量,所以个体之间没有统一标准。但是,增加体育运动可以减肥和预防肥胖的出现是毫无疑问的。”(来源:《广州日报》作者: 伍仞) |